知网论文查重的检测范例--投资银行理论的研究现状
投资银行的定义在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的理论[1]中,分为四个层次:最狭义层次仅仅指的是投资银行最传统的功能,即证券承销和交易;次狭义层次,指某些特定资本市场业务,除最狭义业务外,又包括了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两项;次广义层次,指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除次狭义层次外,又扩展了公司理财、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最广义层次,投资银行包括华尔街大型公司的所有业务。除次广义层次外,又包括了证券零售、不动产经纪、抵押贷款、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
我国在对投资银行的研究中,对其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投资银行是一种业务,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任何金融机构都可以从事[2]。第二种则认为投资银行是从事融资领域中一种产业,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处于并列位置。第三种看法,认为投资银行是一个具有专门的名称、章程、宗旨和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不能涉及[3]。
在本文中,结合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投资银行是包括了资本市场的全部业务。
R.C. Merton(1995)在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处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方式选择和优劣势对比分析后,提出金融模式选择决定的内生性观点,认为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4]。
鲍芸(2005)提出投行业务具有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的优势[5]。赵锡军(2005)认为由于投资者整体缺乏对待风险的理性态度,中国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着缺乏市场规范性的重要风险。许媛媛(2007)基于SWOT分析,在投行业务面对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投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尚福林(2008)认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维护资本市场安全有序运行的能力、完善市场功能和提高市场效率的能力是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从事投行业务的机构,具体体现在其经营管理、服务水平、防范风险、业务开拓和持续盈利等因素[6]。
郭嵘(2011)对特色投行业务、传统投行业务、衍生投行业务的分别作了尝试选择分析[7]。姜海军,杨捷(2008),张座铭(2012)也先后提出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很好的选择。崔韵(2012)、彭诗庆、王淑凤(2013)[8]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孙国茂(2011)基于对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的发展和演变,尤其是确立分业经营体制后的证券公司发展的梳理,基于相关的制度性因素,对资产质量、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9]。
李勇、陈耀刚(2011)认为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应大力发展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应尽快打造世界级的金融企业,构建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10]。
罗伯特·默顿的功能监管(Functional Regulation)理论认为,政府在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管时,关注点不应该是金融机构的名称,而是其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及其发挥的功能作用。金融监管的目标是基于在功能给定的情况下,设计出最有效地实现既定功能的制度结构[11]。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 劳伦斯. 库恩. 投资银行学[M]. 李中,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3-51.
【2】姚远. 投资银行业务结构与风险关系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2013. 76-78.
【3】济南大学公司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投资银行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3)[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 145-164.
【4】Zvi Bodie and Robert C. Merton. Finance [M]. Prentice Hall, Inc, 2000.
【5】舒胜晖, 李刚. 经济转型期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探析[J]. 西南金融, 2015, (4): 10-13.
【6】于海涛, 尚福林. 差异化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11. 5.
【7】罗子光.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J]. 经济与管理, 2009, (4): 54-59.
【8】赵晓东. 证券投行业务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J]. 金融视线, 2013, (5): 48-49.
【9】吴晓求.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2): 32-40.
【10】李勇, 陈耀刚. 全球金融危机下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 金融论坛, 2011, (4): 26-31.
【11】Allen N. Berger, The International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Where are the Efficiencies [J]. 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 2000, (4): 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