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样例--工业工程理论
1 现场IE的方法体系
现场IE的基本方法,是由时间研究(IE创始者泰勒发明)和动作研究(吉尔布雷斯夫妇发明)的作为基础慢慢发展而来的,其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方法研究、布局研究、作业测定、生产线平衡等。
1.1 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是通过对即将解决的工作方法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以及全面的考察,改善其中存在问题的部分,以便寻求更为简洁、有效率、安全和经济的工作方法的方法和技术。方法研究以改进工艺和流程;改善工厂、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使用最少的人力,得到适度的疲劳;改善物料设备以及人力的利用,优化现场作业环境等为目的。以原材料、工艺、作业流程、作业工具、设备布局及操作动作等为研究对象[2]。内容包括:
(1) 程序分析
通过应用符号对产品加工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在方案设计改善时使用,应用范围小到零部件的生产装配,大到产品的全面开发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到微观的角度全生产作业流程。
(2) 动作分析
对于生产流程上每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动作进行合理的分析。
1.2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对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进行的测定,用于计算标准工时,计算作业效率评价,及发现存在的地方。作业测定可分为直接时间研究和间接时间研究[3]。
(1) 直接时间研究法
在操作员正在生产加工工程时,对其的操作动作进行直接测量,通过应用时间分析和运转率分析等方法分析,测量上应用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测量和录像测量。
(2) 间接时间研究法
当每个站别的操作动作已知,对操作员的作业单位进行细分,使用先前有经验的数据的组合和设定时间的方法。比如应用标准资料和统计数据库来对该站别的标准作业时间进行测量的方法。
(3) 时间预置法
先将操作员所有作业的基本动作进行细化并且标准化,然后对各站别的工作作业的时间以已做标准进行预置设定,这是用间接时间研究和动作分析两者结合的方法。
1.3 操作分析
针对以人为主的工作研究和分析,使操作者、作业对象、使用工具这三者得到有效组合、布置和安排,达到生产流程合理化,使操作者得到合适的劳动强度,以及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浪费,为了扩大产品的产能并且提高质量进行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
1.人机操作分析;
2.联合操作分析;
3.双手操作分析。
人机操作分析: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测量和研究在整个操作周期内,机器操作的时间、人操作时间以及两者作业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充分利用机器与工作作业的平衡达到最高效率的生产。
2 IE活动的导入与推进
IE活动的导入必须与企业自身基本条件相适应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基层推进时需更加留意,当所有的准备不够充分时,只是简单的成立了一个部门或只有一个负责人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失败或者遇到很大困难而无法继续推进。因此想要有所改善,必须务实做好每一步的导入工作。
3 持续改进流程(CIP)
持续改进流程(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CIP)来源于日本,是现场IE改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不断改善企业的生产流程,可以有效的完成目标,从而控制生产成本并降低,在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CIP的主要思想是:
1.IE的目的是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为企业不断的减少生产中的存在浪费的情况,降低成本。
2.将人的创造力充分利用。人是创造价值的基础,人也是消除任何浪费的主体,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所以就算充分完善领导的管理方式,企业生产的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通过动员员工共同思考,企业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改善。
3.从我做起、快速反应。CIP提出个人有责任感去为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不要把问题的责任推卸给其他人,应该想出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防止以后再次发生。这种个人责任的推广将可以为企业取得更好的改善成果。
4.不断进行低成本的小改善。企业中由于管理不善或设计不合理造成的问题,如工序安排不当、操作人员动作不合理、设备摆放不合理、治具存在瑕疵等,通过最简单的流程进行分析之后,可能就可以找到浪费的根源并对其进行改善,进而取得理想的改善效果,这些活所需的成本并不高。[4]
5.上级领导的支持,以及需要一名优秀的项目负责人的领带。在活动中领导可以够激励员工并为CIP活动创造条件,对整个活动的改善方案负责任。而一名优秀的项目负责人通过以其个人能力对CIP项目进行掌控和实施进行推广,协调和控制活动过程:通过个人的实际行动去带领小组成员,处理协调期间的各种矛盾,同时也要处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活动主持者工作之间的关系。
持续改进流程是现场IE管理的精髓,是企业减少浪费、实现以低成本并且高效率运转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