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样例–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的不足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的不足

1 没有专辟确认一章

确认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工作之一,虽然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是明确的,但没有具体确认的一章,没有将“控制”、“共同控制”与“重大影响”等最基本的概念专辟确认专章进行严格界定,而是散见于合并财务报表及合营安排等其他财务报表中, 自身只对“重大影响”做出了界定。这样做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趋同,但是却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不再完整,或者说是变得零散,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不利于学习。

2 可操作性不强

新准则根据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讨论各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所以准则内容较为凌乱,而且,新准则依旧使用一个具体准则来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可操作性也变差。

3 内容需进一步完善

新准则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有进一步的规范,但是相较于IAS(2011)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对于证监会允许部分企业发行的优先股,新准则没有涉及到对其的联营以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收入的确认。

4 操纵利润的可能

管理者通常会利用公允价值人为操作性强的特点来进行操纵利润。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公平的交易价格。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后续计量的公允价值通常会由于没有交易而导致其不能够可靠计量。也有时可能没有活跃的市场和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但根据相同或相似的评估和谈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允价值。除此之外,人是评价公允价值的最重要因素,最终公允价值都是由人来评价的,这也就导致对公允价值的评价无法形成统一的、稳定的方法。是以,投资者很可能由于自身立场,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

5 盈余管理的可能

新准则的规定要求企业将不再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部分进行重新分类,划分为权益性投资。也就是说应该将不符合的部分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是,上述三家企业都是调整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其实是属于盈余管理的一种方法。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为了能够为企业取得更大的选择空间。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可以将为实现利润留到以后年度期间进行实现,而一旦企业收益不好,则可以通过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

另外核算方法的转换也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新准则下,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不再包括由于追加投资或处置投资导致取得或失去重大影响或共同投资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是需要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互换,实质上就是资产的重分类。

按新准则的规定,投资方改按权益法核算时,初始投资成本由原投资公允价值加增加的投资成本构成。原持有的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该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投资方由于追加投资导致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投资成本,同时新准则规定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转入当期损益。这种规定,会使企业很容易通过追加投资来得到本身所持有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以前以前公允价值变动额,来获取投资收益,这其实很可能帮助企业开展盈余管理。表1为平高电气2014年度第三季度投资收益。

表11                  平高电气2014年第3季度投资收益对比表                  单位:元

项目 本期发生数 上期发生数 增减额 变动幅度
投资收益 54951304.45 26810903.81 28140400.64 104.96%

平高电气在2014年追加了平芝25%的股权,对平芝达到了控制,投资收益的增加就是平高电气对平芝原持股50%股权账面价值小于购买日公允价值的影响。

  •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的不足已关闭评论
  • 2,184 views
    A+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0日  所属分类:论文检测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