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检测指标的意义

知网论文检测范文--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检测指标的意义

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造成多系统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DM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WHO预计, 估计到 2030 年全世界将有近 5.5 亿人患有糖尿病。目前我国的糖尿病人口已超过9千万人,其患病率高达9.70%[1]。1型糖尿病在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中占到5%-10%,其发病率远低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但其发病率又在已每年2%-3%的速度增长[2]。中国是世界上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中国人口基数大,总发病人数多。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视功能损害极为严重,现在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其对视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率要远大于T2DM。糖尿病患者的DR筛查主要经由内分泌科医生诊断糖尿病后,眼科会诊或门诊医生通过相应的检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进行分期。现行DR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FFA)、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等检查。FFA检查更精确,但主要诊断意义是对视网膜血管出现异常的患者,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适应征,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直接检眼镜主要适合于眼底后极部的检查,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屈光间质浑浊,因其观察视野小,存在一定局限性。间接检眼镜放大倍率小,成像为倒像,受限于成像清晰必须散瞳检查。且熟练掌握需要较长的学习实践。

2008年,AAO视网膜专家组推荐DR眼底检查的“金标准”是在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配合眼底照相检查,眼底照相主要拍摄包括分别以视盘和黄斑为中心的两张45°眼底照相,以及9幅互相重叠的45°的摄像,能够更充分全面评估DR情况及分期。临床上,DR发病隐匿,病程较长,早期视功能损害容易被忽视,当患者能发觉视力明显受影响时,病变甚至已经到DR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甚至视网膜脱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减少致盲率。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客观评价DR早期视网膜变化的检测指标,对早期DR诊断变尤为重要。

  • 知网论文检测范文–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检测指标的意义已关闭评论
  • 2,984 views
    A+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8日  所属分类:论文检测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