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车间设备布局设计原则
(1)科学的设备布局形式
车间设备布局的主要目标包括:符合工艺过程要求,最有效地利用空间,物料搬运费用最少,保持生产和安排的柔性,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性,为员工提供便利,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等。为了使生产符合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物流通畅、方便,线路最短、最合理,企业必须对生产车间的设备按照要求来布局。这便是车间设备布局问题。车间布局可分为生产设备布局、物流搬运和工艺装备布局。其中生产设备的布局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另外的物料搬运方式以及工艺装备布局是根据设备布局的形式来进一步分析决定的,其前提条件是既定的设备布局形式。虽然生产设备布局是主要的解决目标,但是物料搬运方式也对投入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需要谨慎分析的。
一般的设备布局方式有以下四种。①产品原则布局:根据产品从原材到成品的生产制造步骤依次顺序的进行设备布局,形成一定的生产线。这种布局适用于成批、大量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作业流畅、生产周期短、搬运量少。②工艺原则布局:把同类设备集中布局(设备间按照加工路线合理分布)就是工艺布局原则。这种布局适用于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可以忽略产品的特殊性,设备和操作人员负荷充分。但这样的布局方式会增加物料搬运量,库存量和生产周期都会相应增加,管理会因此变得复杂。③成组原则布局:这种布局方式介于①和②的布局方式之间,是实施成组加工的布局形式。该布局形式适用于中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常见的这种形式的布局是成组单元布局,即在工作场地内配置可以完成工艺相似的零件组内所有零件加工所需的不同类型的机床,并以此为一个单元在其周围配置其他必要的设备。④固定工位原则布局:这是一种特殊的布局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型的产品制造如造船、飞机装配等。这一类的产品因为体形大、质量重,不方便移动和搬运。这种布局原则显然在物料移动上占有优势且柔性很大,但是他增加了人员和设备的移动,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
(2)与工艺流程一致
设备的布局规划不应该有导致工艺流程不畅通的地方,要尽量的方便物料的搬运,与此同时还要减少或规避出现物流线路迂回、交叉的现象。在实际的设备布置中,因为生产规模、产品特点等,设备的布置往往不能和工艺流程达成一致。而且,由于工艺的易变性,对于生产柔性不大的企业来说很难快速应变。所以,符合工艺流程的原则对不同企业重要性也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工艺流程是在进行设备布置设计时一项必定要的考虑内容。
(3)实行定置管理
在车间布局当中,生产设备的布局自然是最重要的一块,但还有很多与生产相关的且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其他部分也需要做出合理的布局和安排,这些设施包括:原材料暂放区、在制品暂放区、检验区、调试区、不合格品(废料)暂放区、通道、办公室、安全设施等。对这些辅助设备(区域)进行定置管理,能够使车间的生产运作更有秩序;使车间更加的整洁、美观;使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4)综合设计
在对车间的生产设备以及相关设施布局规划时,在方便了工艺和物流之后,可以适当的考虑其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生产效率的因素,比如重视人的因素、采用人机理论;考虑空气的流通、采光、温度、粉尘、噪音等对人的影响。由于生产的变化相对较快,所以设备的布局还需要有相当的柔性以适应这样的变化。总之车间布置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相关因素,对整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使资源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