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1 企业管理系统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千变万化的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这里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大环境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宏观环境的变化虽然有一定规律可循,但企业未必能摸清宏观环境的规律并准确预测到财务风险。一旦宏观环境的任一方面有了微小变化,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当然不能排除宏观环境瞬息万变会为企业带来一些机遇,但更多的可能是威胁企业的经营生产,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虽然我国当前许多企业为了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大发展步伐,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创建了财务管理系统,但由于各种原因如不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机构配置,有限水平的管理人员,不健全的财务制度等,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匹配瞬息万变宏观环境的后果,具体表现有,对宏观环境的变化缺乏灵敏的嗅觉,缺乏科学性预测,反应严重落后等,而财务风险早就悄悄潜伏在看似正常的财务活动中了。
2 企业的调整政策与国家政策及市场变化之间存在时间差
市场对供需的反应十分迅速敏锐,当企业察觉到市场的变化进而调整生产和相关决策时,其时间上早就滞后,处于被动状态了。若企业经营者不够敏锐导致这一滞后明显,企业就会面临风险。总体来说,我国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比重大部分,其生产经营由于规模较小,具有不稳定性,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一旦发生变化,对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我国宏观调控正在逐步增加,央行第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推出差额准备金制度,这使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政策收紧,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筹资困难,许多企业因资金的急需和供给的不足之间的矛盾而被迫缩小经营规模甚至破产。
3 利率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
企业借入资金的方式单一,基本靠融资或举债,举债引入资金最大的风险就是合同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存在偏差。企业举债融资面临的最普遍的财务风险是,在固定合同利率法框架下,如果市场利率降低,那么企业就要按合同规定水平支付相较原来更高的利息。当采用浮动利率法时,即合同规定利率不是固定的,若市场利率上升,对公司利益产生压力,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采用外币融资,当时的浮动利率的上升将使企业利息压力增大,同样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汇率的变动也会对企业的进出口收益产生影响。
4 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造成的融资风险
企业资金的来源是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对于融资的方式,银行信贷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是不够的,和银行自身体制不健全,银行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这导致了企业贷款难上加难,企业的财务风险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