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格力博的库存管理问题
格力博企业在中国和国外贸易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实力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其产品主要供给国外的经销商,公司以order-to-order的模式通关过从国外经销商得到订单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产线生产。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变化,国外在园林工具方面的需求也在变化。由市场导向的大量的订单的增加,格力博公司在小号的配套件的数量也逐渐的加大,目前格力博公司每天使用的各种不同型号的的配套件品种数达到两三百种,数量之和突破了30万,而企业内的具体表现为消耗的配套件的库存量越来越大导致占用公司流动资金久高不下,这是现阶段格力博公司的特点,并且企业规模大幅度增长后,在库存方面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问题。为此,公司专门设置了物控部门希望对企业的库存问题能得到缓解从而提升企业利益。而我在公司内通过对此公司库存现状的调研发现以下一些现状:
1 安全库存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格力博公司已经使用了MRP System,奇怪的是仓储部门却根据多年经验来制定安全库存,统一设定所有的配套件的安全库存为1000件。遇到库存量低于这个数值的时候,MRP系统就会自动生向供应商订货的订单。看起来,这种做法对库存管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将之应用也不需要企业花费太多精力,但在实际应用的范围上,企业在日常活动过程之中存在很多不可确定性。例如,销售商改变订单数量;mrp操作员操作失当,将订单下错;供应商有了最少起订配送量等。此时,这种安全库存定额所确定的方法并不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与此同时,在制定安全库存的定量过程中:伴随着市场的波动以切换产品型号,配套件使用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原定的安全库存可能存在更新不能迅速响应,从而发生用料差,安全库存就变得不准确了。
2 库存管理方法简单,无针对性
格力博公司的配套件的种类很多,成千上万,各种配套件所占用公司的流动资金的量也是大有差异;从生产需求方面分析,差别很大,有的国内材料供应相比之下较稳定,而国外采购的配套件供应就差了很多,例如:有时候会出现缺断货的情况;从企业所在地来讲,部分是常州本地供应商的供应,一部分是从外地外地生产商那里采购回来的,还有一部分需要从国外厂商进口的配套件或组装件,公司的配套件来源的差异是明显不同的。而格力博公司对配套件的库存管理办法采用的是‘一视同仁’的方式,对绝大多数的配套件都采用简单的库存管理方式,无针对性。其实,对于同样是常州本地供应商的采购,都采用的及时生产采购模式都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格力博公司某些产品需要三十家以上的供应商对他进行配套件的供应,此时若有哪怕是一家公司没有按照我们的计划来供给配套件,就会造成格力博公司整单货物延迟交货。这种情况下,实施just-in-time管理模式进行库存管理,风险性会大,造成无法交货或延时交货,严重的会造成客户流失的无法挽回的后果。由此可见,单一库存管理模式工作量小,但对不同类别配套件的库存管理没有针对性,所以我们要吧不同的配套件进行分类,采用有针对性的库存管理模式相当重要的要的。
3 企业与供应商缺乏协同合作
传统观念,每个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各家自扫门前雪,并且认为供应链其它节点企业效益的好坏对本企业没有任何影响,甚至会在采购的中用尽一切办法压低供应商的报价,使得供应商所能获得的利益过低,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采取降低服务水平来保证自己的低成本和高利润,这对企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格力博公司对自己的工艺流程和企业的机密采取过于保守的方式,从来都不会过多的与供应商共享市场信息,不愿意共同承担风险,互利共赢。双方的这种自私自利的态度,勾心斗角的做法对于保持生产进行,在企业之间产生更多利润空间,在今后的合作及新品开发与销售过程中中都是没有好处的。
4 库存控制人员及物控人员专业素养偏低
市场虽然供求量有显著提高,可是提高更快的是竞争机制、在竞争下客户要求是不断在提高的,各个公司想要控制成本意识的觉醒,库存管理及物料控制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做仓库管理及物料控制,此时相关人员要精通库存控制方法与理念,同时对本公司的工艺流程要有相当的认知,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要有一定的了解。格力博公司的库存管理及物料控制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欠缺,库存控制人员对库存管理并没有科学系统的的认知,库管人员用自己的主观臆断以及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不科学的制订库存控制策略。使得安全库存、提前期、经济订货批量等重要参数得不到科学的控制。物控人员在对订单下达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MRP软件的操作失误,造成订单错误的严重后果。另外,公司库存的相关信息在传递时总是有延迟滞后现象,仓管人员用落后的记账式领料和发料,使配套件的库存情况不能够及时的在mrp系统中得以体现,常常出现对不上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