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基于组织层面化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知网论文检测范文--基于组织层面化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虽然公务员个人特质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力远不如组织环境的影响力。公务员作为组织中的一员,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组织生活有利于避免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缺乏民主氛围,大部分公务员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公务员业务培训不足,组织绩效考评不科学,激励手段缺失等诸多问题。这都要求组织加大公务员职业培训力度,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要和谐,绩效考评要公正,晋升制度要公平,激励手段须完善,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

1 加大公务员职业培训力度和培训效果验收

有效的职业培训能够推动公务员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效果,提升服务态度,促进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在调查中,有38.5%的公务员认为单位职业培训不足。

公务员职业培训应重视培训需求分析,突出任职培训,使公务员培训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主要抓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对公务员的个体情况进行分析,分类实行个性化培训;然后结合前期培训效果进行综合培训,提高综合能力,实现一人多能;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门培训;对新进公务员必须进行初任培训;对领导职务公务员进行领导水平专业培训;对考核不称职公务员进行再培训。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促进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对公务员加强诸如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大家的工作技能和服务管理水平。

要加强公务员培训效果的验收,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行政机关领导的培训危机意识。现在,有的行政部门不把培训当回事,不重视培训工作,对于上级要求的必需的培训,敷衍了事。有的部门甚至把培训当成员工福利,作为变相的“休假”,既失去了公务员学习技能的机会,又增加了行政负担。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公务员本身对培训意义的认识。一些公务员认为培训是走过场,不认真参加培训,得过且过,使培训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行政机关应重视培训结果的考核验收,提高培训的效果。并将公务员职业培训效果的验收与公务员个人晋升、定职定级、年终考评以及评优相挂钩。最后,组织部门也要关心公务员的个人成长,完善培训机制,使公务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感,防止倦怠的产生。

2 改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增强单位的组织凝聚力,推动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差,工作方式粗暴:有的领导做事武断霸道,不尊重他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在单位中实行“家长制”管理;有的素质低下,心胸狭隘,道德败坏;有的处事不公,任人唯亲,办事无原则;有的不遵循管理原则,常常一竿子插到底……。有48.1%的公务员认为领导的能力和艺术欠缺。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不和谐,往往会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给下属带来心理和工作上的压力,还会给单位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梅奥认为领导亲善的沟通方式,能够让下属很快理解和接受,并且甘愿主动努力地工作。如何改善政府机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呢?首先,政府部门的领导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其次,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公正客观处理内部事务,防止在公务员的工作和晋升等问题上“暗箱操作”;第三,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谈心会和讨论会,加强与下属及其亲属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沟通,与下属达到一种默契,对下属公务员的参与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设立“合理化建议奖”或“管理参与奖”,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创新,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部门的凝聚力;最后,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开通领导邮箱及热线,对公务员提出的意见要充分地重视,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主人翁”意识,自觉为单位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很好地预防和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3 完善公务员绩效考评制度建设

公正有效的绩效考评不仅可以为公务员个人提供工作状况反馈,对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单位贡献作出准确的评价,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避免公务员因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导致的敷衍塞责,缺乏工作动力。而且有助于形成部门与公务员个体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造就组织内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调查中,有45.9%的公务员认为单位年终考评不科学。那么,如何完善公务员绩效考评制度呢?第一,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首先,针对不同岗位的公务员进行岗位描述,明确职责,按照不同职务和岗位进行绩效考评。政府部门可根据岗位类型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指标,使考核能更加科学化;其次,要改进公务员考核方式。在考核标准中,要把“德、能、勤、绩、廉”全部融入,针对不同级别和职位的公务员要运用不同的考核标准,使考评客观公正。最后,要突出实绩考核,增加群众评议的比重,拓展考评结果的使用,使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工资、职务任用等实际利益相挂钩。第三、要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评工作公开公正。建议推广360度绩效反馈计划,使公务员能够全面充分知晓个人工作绩效的信息,并成为公务员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值得庆幸的是,有35.4%的政府机关已采取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手段来缓解员工倦怠问题。

4 简化工作程序,实现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俗话说“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精细化管理不仅在企业中应用,而且在政府机构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同样是可以使用的。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政府部门为了怕担责或为了减轻自身工作,服务意识不强,仅把自身当成传话筒,天天会议不断;在为民服务中,人为制定了许多不必要的门槛,诸如网络中出现的“证明我妈是我妈”“我是我”等一些无聊的规定,造成办事程序繁杂,办事群众来回奔波,而政府部门要求出具证明或盖章的单位往往无职责办理,群众不满意。有的政府部门本来就是自己份内之事,却东推西推;有的企业为了办理一个手续,却要盖几十乃至上百个公章,效率低下,不近人情。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首先,政府部门在制定办事程序时,应采纳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精简办事程序,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2015年6月10日,云南省纪委对胡女士为将户口从昆明迁往成都开证明遭刁难,为了办理婚育证明竟然花了8个月时间的18名官员进行了处理,终于对敷衍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老爷”开了刀。其次,政府部门要大兴精简之风,改进会风、文风,提高行政效率,使公务员从会海中解脱出来;第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务员行政工作中的使用率,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避免因工作繁杂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政府部门会议少了,办事效率提高了,群众满意了,公务员在工作中体会到了一种价值感和成就感,职业倦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5 建立公平的晋升制度

公平的公务员晋升制度有利于激发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打击腐败犯罪,建立健康的个人发展渠道和和谐的工作环境。在调查中,有59.8%的公务员认为单位职务晋升不明,这就要求单位要建立公平的晋升制度,首先,晋升的基本标准、条件以及即将晋升的岗位应该公开公示,防止“萝卜晋升”。其次,晋升岗位、职务的过程应该公平,防止“暗箱操作”。人员晋升要综合考评,结合个人业绩、岗位技能和业务并重的方式进行。在兼顾公平晋升的同时,注重内部晋升,防止以上压下,“空降”能人现象发生,提高机构内部凝聚力,充分发挥公务员主观能动力。第三,对行政机构进行优化组合,使管理幅度扁平化。政府机构管理为金字塔型,管理岗位和管理层级越多,行政机构“闲人”就越多,越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府机构的设置应适度,应扩大管理的幅度,减少中层管理,逐步缩减管理职位,机关下沉基层,部门导向扁平化,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防止公务员因晋升不公平而产生职业倦怠。

6 确定合理的公务员工作负荷

合理的工作负荷能保障公务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调查中,有54.6%的公务员认为产生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能者多劳”的观念导致公务员的工作负荷往往过重或过轻,俗称“累的累死了,耍的耍死了”。由于工作负荷不当造成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一直存在。工作负荷不当是指工作任务过重或过轻的状况。工作任务过重包括数量过重、没有足够时间完成工作和质量过重,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技能完成要求的任务两种情况。工作难度越大,给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越大。工作负荷过轻是指工作任务量少,工作标准低,缺少激励性,无法实现自己的才能和人生价值,同样也会产生职业倦怠。但在市场经济社会,公务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都是工作负荷过重。根据心理学家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解释,当工作压力过小或过大时,工作效率低下,绩效受负面影响压力较小时,个体处于松懈状态,效率自然不高;当压力增大时,压力会成为一种动力,激励个体努力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当压力超过个体最大承受能力后,压力就会成为阻力,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如何确定公务员的工作负荷呢?首先,邀请心理专业人士参加,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对公务员工作压力状况进行专业评估。其次,根据公务员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来进行判断,在通常情况下,公务员个体在高压力状况下,会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如:生理方面的头痛、失眠、疲劳等;心理方面的焦虑、紧张、易怒,记忆力减退;行为方面的酗酒、旷工、迟到、早退。第三,根据个体状态进行识别判断。如公务员的高离职率、事故发生率增加,工作满意度下降等等。在对公务员工作负荷进行科学评估后,政府部门领导应对各项任务进行减压或加压处理,如果因为工作量大产生的压力指标,就适度调整工作量,如果工作内容乏味,就采取轮岗或挂职的方式处理。同时,领导平时分配工作时,也要注意公平,切忌不要对亲近的人员安排轻活,疏远的员工安排重活,这样,也不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另外,还可以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公务员的加班情况应适当给予补助,以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调查结果表明,有24.6%政府机关已意识到工作负荷过重对公务员倦怠产生的影响,他们采取调整内设机构,注重科学分工的手段来减轻公务员的工作负荷,缓解他们的倦怠问题。

7 拓展公务员心理减压渠道

良好的心理承压能力是预防公务员倦怠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健康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政府部门应加强公务员心理压力减压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首先,政府部门应了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合理分配工作,并适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各级公务员培训机构也应该开设心理教育和培训课程,磨练公务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把好入口关,引入心理测试技术,建立公务员心理测试制度,对心理素质达不到要求的人员不予录用,对存在严重心理压力的在职公务员个体进行心理干预; 第三,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对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心理保健与压力测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另外,还可以组织先进人员现身说法,与存在或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公务员面对面交流。以及组织公务员开展各种拓展活动,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和包袱,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问题。调查中,已有23.8%政府机关采取了组织公务员参加拓展活动、聘请心理专家开展讲座等方法对大家进行心理减压,预防和缓解他们的倦怠问题。

8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政府机关预防和削减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重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Frederick Herberg提出了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他指出保健因素就是要合理配置公务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激励因素则通过职务晋升、职务设计和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恰当的设计。实际上,政府部门建立公务员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是很多的。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创建活动,增强公务员的组织归属感。同时,机关部门内部之间与部门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还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络,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第二,政府组织部门在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年终评优、奖金发放侧重等方面要公平。特别是在公务员的职务选拔上,既要公平,还应拓宽晋升渠道,将公务员的现有能力与潜在能力相结合。特别是针对乡镇和偏远地区的基层公务员,选拔晋升机会少,工作环境条件差,更应该引起关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开展公平竞争,使真正有能力愿干的人能够脱颖而出,针对偏远地区应专门调配一些岗位,鼓励大家公平竞争。另外,在注重绩效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部门的凝聚力,以提高公务员的公平感,减少不满情绪,充分调动各阶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应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加强公务员的有序流动机制,通过购买社会保险等方式推动公务员的科学“进”“出”,还可以通过职务轮换、轮岗等手段来加强公务员的合理交流。第四,建立公务员行政救济工作,为困难公务员进行组织帮护,也可以激发公务员工作热情。调查中,已有35.4%的政府机关采取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方法加强考核激励功能的发挥,防止公务员职业倦怠发生。

  • 知网论文检测范文–基于组织层面化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已关闭评论
  • 1,958 views
    A+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5日  所属分类:论文检测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