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四种。从存款机构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投资高风险项目,做出不利于存款人利益的经营决策和行为;从存款者和外部监管层的角度来说,会放松监管;从存款保险机构角度来说,会降低其处置问题银行的效率;从监管这角度来说,会产生放松监管的激励。

存款保险中,存款保险机构是保险人,投保金融机构是投保人,存款者是受益人,金融监管当局是管理者。存款保险制度将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简单博弈变成存款人、投保银行、存款保险机构、监管当局四方博弈。各方为了自身利益,就会形成内生的道德风险。

(1)存款者的道德风险

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前,存款者处于自我保护意识,存款人不仅会审慎选择稳健经营的银行,还会积极主动地了解银行的风险状况,并主动监督制约,在必要时刻,存款人还可以通过挤兑对存款机构实施压力,以确保存款的安全性。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对于小额存款人获得了全额赔付的心理预期,便趋于追逐高利率的银行,而对银行运营和安全性失去了解的积极性。提供高利率的风险偏好银行很可能将吸收的存款投资于高风险领域,风险的积累甚至会导致整个银行业的风险加剧。存款保险制度中错误的激励机制把存款者的监督责任转移至存款保险机构,从而降低了存款者监督银行的自我保护激励[3]

(2)存款机构的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前,为了防止存款流失和挤兑,银行会积极改善经营,约束风险投资,关注流动性。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银行向存款保险机构支付一定的保费,一旦银行破产,存款者将获得存款保险机构的赔偿,原本由银行承担的风险通过存款保险制度转嫁给了存款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了银行承担过度风险的动机,银行不再承担使用存款人存款的风险,依赖存款保险,投保银行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更倾向于从事风险较大、利润较丰的投资活动,通过高息揽储获得资金进行风险投资,一旦失败损失大部分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4]。如此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是投保银行道德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3)存款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机构一方面对存款人承担赔偿义务,另一方面对投保银行进行监督。存款保险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并将其置于存款人利益之上,对存在问题的银行监管采取宽容的态度,甚至隐瞒真实风险,问题银行不能有效处理,依赖存款保险基金,一味以提供资金进行援助,不严格执行破产规则。存款保险制度使存款保险机构处置问题银行的效率下降,形成了存款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5]

(4)监管当局的道德风险

保护存款者利益、确保金融体系稳定,是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立目的。银行破产引起的银行业动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是金融监管当局最不愿发生的。在此前提下,监管当局一方面可能向存款人隐瞒问题银行的真实情况,为大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提供过多的保护;另一方面,监管当局过分依赖存款保险制度,放松对投保银行过度承担风险行为的监管,延误危机解决时机,致使风险积累,加大解决成本,不利于银行业的稳定和发展[6]

  • 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已关闭评论
  • 2,134 views
    A+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5日  所属分类:论文检测样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