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

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

2.1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性格特点有关

众所周知,幼儿处于三岁到六岁之间,自身对外界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而且对于外界环境没有其主观的判断能力,也不具备全面的社会道德观念及概念,一旦遇到问题容易出现冲动的行为。而且,常常依赖于成人的态度,他们通过告状这种方式让大人们帮助自己评价一些人或事的正确与否,从而确定自己的判断。

比如,幼儿园大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些老实的孩子容易受到他人的欺负,他们自己不敢对老师说,而身边其他幼儿会对此感到不公,处于同情心或者义气,总会向老师揭发同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形成了告状行为。不仅如此,幼儿告状之后还会期许老师对他所告之事有所干涉及表决,由此可见,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自身性格有明确关联。

2.2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有关
在对待游戏规则的态度上,这一阶段的儿童尽管自己掌握不全但却把规则看作是神圣不可违背的,儿童对行为作出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即行为符合或违反规则的程度、而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观动机.幼儿道德发展的这一特点,当同伴的行为与教师制定的规则不符时,往往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而不会去考虑同伴的主观动机。

幼儿道德发展的本质,即儿童在某一阶段,受到学校、教师、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自发形成的一种道德判断观,以幼儿园不同的游戏规则为主,儿童会以学校或者教师的规则为主,在与同伴的实际交往或者参与活动时,儿童会以最简单、最直观的态度对此进行判断,并不会考虑到行为人自身感受。对此,幼儿以自身对道德的判断能力对同伴行为进行判断,势必会引发幼儿之间的告状行为。

2.3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活动类型有关

幼儿告状的原因会因不同程度矛盾而产生,比如同伴的不小心触碰、或者打扰了幼儿原本正在进行的活动等。在幼儿园,大班会安排不同板块、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且许多活动会吸引很多大班小朋友,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因情绪或者无心之举会触碰到同伴,也有一些小朋友因为兴奋会有意触犯到同伴,导致幼儿在第一时间通过告状行为来表达不满。因此,在室内的活动容易出现幼儿同伴告状行为。

  • 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已关闭评论
  • 2,368 views
    A+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1日  所属分类:论文检测样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