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单元生产的配套策略
在作业员的相关培训和激励策略方面,单元生产方式与流水线生产方式有所不同,单元生产方式非常依赖人的因素,它注重对作业员进行多项技能的的培养及作业员之间团结合作。此外,还需要其他政策进行保证。
1)人员培训
在生产单元内,作业员拥有更多的自由度,他们可以自行的安排操作流程、采取更加合适的作业速度,但是另一方面要求作业员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可以操作多种设备。生产单元内,作业员的技能水平和它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保证单元生产能够实施的重要指标,因此作业员培训从技能、团队和责任三个方面进行需培训:
①培养“多面手”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只要求作业员掌握单一的技能。而在生产单元内,由于作业员需要操作多种设备和掌握多道工序,所以要求作业员要掌握多种技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作业员进行培训,或者采取作业员之间相互学习的方式安排培训。在完成培训后,对他们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作业员才能进入工作。
②团队合作与竞争
在生产单元内,仅仅是作业员拥有很高的操作技能,并不能保证单元生产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作业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对单元生产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单元生产活动当中,每个作业员的操作能力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若某个作业员作业慢了就会影响后面作业员的操作,所以作业员之间只有相互合作才能保证生产连续不断的进行。而且,通过这是相互合作,不仅可以增加作业员之间对作业活动的交流,改善作业员作业能力的不足,减少作业活动出现的问题,提高了作业员的生产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作业员的工作效率。
③责任感与归属感
作业员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对于单元生产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单元内,作业员拥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进行自主的生产安排,作业员的能动性决定了单元内的生产效率。另外一方面,企业培训一个拥有多种操作技能的作业员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若是企业内的离职率很高,这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在提供一定的薪酬之外,还需要进行培养作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培养作业员不断追求、积极主动、忠于企业的职业素养。
2)人事激励
在单元生产内,不仅要满足作业员的生理需求,在精神方面也要满足他们。这样可以提高作业员的生产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作业员的工作效率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一下两个方面实施激励策略:
①薪酬激励。合理的薪酬激励政策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作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在单元生产活动中,建议采用计件方式安排薪酬,根据每个生产单元产量的不同发放薪酬。在生产单元内部,可以分离一部分薪酬发给表现优秀的作业员作为激励。这种策略的实施既能够提高作业员的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作业员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增加单元间作业员的良性竞争,还能增加每个单元内作业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②精神激励。根据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在生产单元之间安排竞赛活动,也可以在单元内部安排评比,将评比胜出的作业员的名字来命名相应的生产单元,这样既帮助作业员实现自身价值、还促进团队之间的良性竞。另外,企业还需要尽量给予作业员更多的自由权,让他们可以自行的安排生产活动,从而提高作业员对工作的生产积极性。
3)5S现场管理
5S现场管理是实施单元生产方式的基础。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通过这种方式对生产活动中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把需要的物料和设备按照使用频率进行放置,操作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整顿(SEITON):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
清扫(SEISO):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
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素养(SHITSUKE):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整理是整顿的基础,整顿又是整理的巩固,清扫是显现整理、整顿的效果,而通过清洁和修养,则使企业形成一个所谓整体的改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