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单元生产的评价体系
随着单元生产方式被引入我国,国内企业也大量实施单元化改造方案,但是总体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收益。经过部分学者对国内外单元生产的实施对比研究得出,国内的企业对于单元生产的应用往往是得其行而失其神。国内的企业在实施单元化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案,很难对单元生产方式进行持续改进。所以,企业在实施单元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要采用一些评价指标对企业实施单元改造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分析,通过这些评价指标,企业可以了解到从那些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然而,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制造产品的实际情况,他们的关注点也会不一样,因此,他们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单元生产的评价指标设置时既要综合考虑单元生产的优势,又要考虑单元生产的前瞻性及持续改善的需要,评价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
在实施单元化改造之前,我们要考虑到作业员、设备、物料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作业员方面,我们要考虑作业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如何安排作业员,才能取得更好的生产效率;设备方面,怎么对设备进行布置对设备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可以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益。结合新美星公司的单元生产实施重点,以及机械加工企业的工艺特点,新美星公司可以设置如下单元生产的评价指标。见表5.1
表5.1机械手装配的评价指标
序号 | 评价指标 | 指标定义 | 目的 | 计算方法 | 对应单元生产的优缺点 |
1 | 标准手持的比例 | 处于生产线上正在加工或流动的在制品数量与工序数的比例 | 评价标准在制品数量 | 手持率=标准手持量/工序数 | 减少在制品数量,更加容易暴露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
2 | 设备群组的综合利用效率 | 指设备群组的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工作时间的效率 | 评价设备的工作效率 | 设备群组 OEE=开机时间*可动率*合格率 |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
3 | 人均产值 | 指单位时间内单元生产班组的产值的平均值 | 评价单元生产班组工作效率 | 人均产值=总产值/总人数 | 提高生产单元生产内作业员的工作效率 |
4 | 投入产出率 | 指单位时间内产出有效合格品与投入物料理论产出的比率 | 评价加工过程的质量损失 | 投入产出率=合格产品量/投料理论产出量 | 增加了不良品的加工损失 |
5 | 生产周期 | 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时间跨度 | 评价单元生产的生产周期 | 生产周期等于第一道工序投料生产到产品完工的时间跨度 | 缩短生产周期 |
6 | 个人工贡献率 | 指单元生产团队中个人完成工序占工序总数的比例 | 评价单元生产中单个成员的绩效 | 个人贡献率=个人完成工序的数量/工序的总数量 | 消除单元生产中的“搭便车”现象 |
在制定机械手的评价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机械手的实际生产状况,制定的评价体系既要适用于当前的管理需要,又能保证后期制造单元的改善。在单元生产从实施到改善过程中,单元生产评价体系或方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与质量管理中PDCA 强调的持续改善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