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新美星公司单元生产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目前单元生产的实施现状,主要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1)标准手持的比例。标准手持量是指按照加工活动顺序进行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作业顺序完成作业而必须保留的最少的在制品数量,在标准手持的比例是标准手持量与单元生产工序数的比例,该值小于1.3为等级A,1.3~2为等级B,2~3.5为等级C,3.5以上为不达标。在新美星公司单元生产中,其标准手持量是5个,工序数是 3,则其标准手持比率=标准手持量÷工序数=5/3,属于等级中的 B 级。单元生产中平衡损失率越大,手持量越多,则标准手持量与手持率成正比,但手持量与库存量存在背反关系。标准手持率的计算目的在于削减单元生产的在线手持量,手持量越大,越是掩盖单元生产产线的不平衡,对在制品库存与人员需求难以判别,形成单元生产中库存及搭便车的浪费。通过量化地评价单元生产中标准手持率,可以将生产线中产线不平衡及在制品库存积压等问题显示出来,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善来消除这些弊端,从而将单元生产发挥到最优状态。
(2)人均产值。在新美星公司单元生产中,瓶颈工序作业时间为79.5,投入所有工序总人数为5人,人均每小时产值=(3600÷瓶颈工序作业时间)/投入所有工序总人数=9.06pcs(人·每小时)
(3)生产周期。单元生产的生产周期减少机械手各个工序间的周转时间,设原有的生产线布置时,机械手的工序完工后,都需要临时储存经过调度后转入下道工序;而实施单元生产后,减少了大部分工序间的搬运,有效地降低了生产周期。这种生产周期降低的效果因工艺路线与批量大小的缘故,无法具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