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并对非公有制经济和非正规金融采取了严厉打击,使得非正规金融难以生存。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民间资本积累加剧,非正规金融重新出现,并有了快速发展。整体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出现和发展,非正规金融也重新浮出水面。但是,这一时期的非正规金融无论在规模还是范围上都比较局限,一些主要的形式为亲朋好友间的借贷。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非正规金融无论从规模还是范围上都有很大提高。从广度上看,首先,非正规金融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出现了各类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同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其次,非正规金融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都可以看到非正规金融的身影;再次,非正规金融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从深度来看,首先,非正规金融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了行业的惯例与准则,出现了行业通用的操作程序;其次,非正规金融对整个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与金融行为当中;再次,非正规金融涉及的金融工具逐渐复杂[1]。但必须注意的是,一些非正规金融组织在这个阶段爆发了的风险,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的调整时期。因为在第二阶段非正规金融爆发了很多风险,并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于是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因而非正规金融行为转入“地下状态”,成为“地下金融”,但这种隐蔽的“地下”状态并没有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政府颁布一些促进和引导非正规金融的政策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我国非正规金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4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标志着非正规金融正式得到国家认可。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借助网络媒体出现的非正规金融-网络P2P借贷蓬勃发展,根据零壹数据统计,根据中研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末,P2P借贷平台达1843家,正常运营的1456家,国内P2P借贷行业2014全年的交易规模约为2500亿至3000亿元。网络P2P借贷等多种新形式非正规金融的出现也反映出我国非正规金融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劲松. 非正规金融市场研究—微观结构、利率与资金配置效率[D]. 复旦大学,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