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检测样例–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状况

知网论文查重检测样例--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3年以来,农村劳动力逐渐地迈向了由国家经济政策所刺激的非农行业,务农劳动力的人员数量在逐年地减少,由1997年的49.9%减少至2013年的31.4%,可见务农人员已不再是我国的半边天;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由1997年的23.7%增加至30.1%,可以看出由农业所释放出的劳动力部分地被第二产业所吸收;而服务业的就业量则经历了更大的变动,由1997年的26.4%增加至2013年的38.5%,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三次产业中积聚劳动力最多的行业。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库滋涅茨式演进”暂露端倪,但是,未来的状况可能仍然会有所改变,这一部分是由于我国户籍制度所带来的不平等的城镇社会福利及保障,低福利低保障使得中年农村劳动力可能会在40~50岁时选择离开城市,逆流回到农村的农业部门;此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在城市中新增的农业户籍劳动力可能要低于返回农村的中老年劳动力,如图3.2。图3.2中揭示出外出农民工的总量在减少,这对于我国目前来说,是很危险的。按照库滋涅茨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律,一个经济体中的产业应从由农业主导逐步转向为由工业主导,在之后进一步地转向为由服务业所主导。而外出农民工的减少则说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状况有很可能是违背“库滋涅茨演进”的方式,也就是说劳动力会有高生产率(或生产率增长率较高)的产业或行业转移至低生产率(或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产业或行业,这极有可能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进一步地冲击。

同时,本文也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整理出如图3.3的近年来我国各产业的就业状况。由于我国各产业的就业情况可以反映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投入,进而本文还特别从这些客观的就业数据出发,测算出了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偏离程度。结构偏差系数E常用以度量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其具体的测算公式为:,其中i表示不同的产业,S表示产值所占比重,N表示该产业就业所占比重,若E=0,则表明经济达到了均衡状态,反之则表明结构偏差度较大。

为了清晰地说明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对结构偏离系数E取了绝对值,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E|>0.5。结合着之前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升,而就业量却在不断地降低,这说明了目前我国第一产业所存在的问题,由E<0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即第一产业存在着劳动力的过度配置;此外,结合着对农民工流动性的预期可以看出由于目前我国的户籍限制等因素并未跟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这就带来了在农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同时还伴随着不少中老年农民工返回农村继续从事耕种的结果,这说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偏离,表明在第一产业正在发生着“逆库兹涅次式”的发展模式;相比较而言,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在波动中逐渐趋向于均衡,但也仍然存在着资本的过度配置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情况是先增加,之后基本稳定于30%的水平,这就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在第二产业的投资逐渐放缓;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较,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最小,也可以说服务业最趋近于均衡水平。在我国近年来对服务业资本投资加大的同时,我们从图3.4中可以看到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仍在降低,这说明劳动力大量地涌入了该行业。而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服务业趋向均衡状态之时,该产业仍存在着“不充分”的就业,仍然需要劳动力来进行填充弥补。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从事的农业的人口仍旧呈现出了“过度就业”的状态,如果这部分劳动力能够进一步释放出来并顺利涌进第二产业和服务业,那么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才算整体性的回归理性。

 

参考文献:

[1] 蔡昉.《从国际经验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源泉》.[J].《比较》2015年第3期。

  • 知网论文查重检测样例–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状况已关闭评论
  • 2,133 views
    A+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0日  所属分类:论文检测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