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模式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是根据其组成要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通过它们在其中发挥出的作用而形成了不同的动力模式。本文提出了其中著名的三个科技创新过程模型:技术推动模型、市场拉动模型、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
(一)技术推动的科技创新过程模型
这一模式认为,通过技术作用的推动,才形成理想化的技术创新,使得科技成果产业化,正是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演变为一个全新的产品,此外,产生的一些文化上的影响以及新的市场需求都是科技创新的无形资产。但是这里难免会有诸多疑问,例如我们会问为什么有些科学技术成果难以或根本无法转化为技术创新?一些高校的创新实力,却往往是一些企业或者别的国家的科研成果,被别人抢先一步申请了专利。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科技创新的发展,确实给高校或者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创新动力,然而市场中的神秘还需要我们一一去发现。创新过程起始于基础研究开发,经过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伴随一些生产线,最终将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市场,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来市场是创新成果的被动接受者[21]。
(二) 市场拉引的创新过程模型
这一模式认为,市场需求以及生产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根本,也就是说,市场给我们发送需求信息,促进了研究开发人员构思的形成以及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市场的需求信息详细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产品以及生产技术线路、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产出适合需求的产品。但这种模式也有其缺点,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某些市场产品不一定是因为市场需求引起的,例如电脑等,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在先,科技创新在后,根据统计,60%-70%的科技创新是由需求拉动的。
(三)技术与市场综合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
这一模式综合了前两种模式,它是技术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模式强调二者的协调配合,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上站稳脚跟,而且对市场也要保持一定的敏感程度,若得到市场需求的支持,那么技术创新活动会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发挥其综合优势。这一模式比前两种模式更全面,但同样它也有自身的不足,例如它没有重视到技术创新主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太着眼于外部因素。因此技术和市场都是决定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