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前端分析

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前端分析

1 课程概况与目标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本身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从实际应用出发,将实际案例转换为项目驱动式的模块化教学活动,以培养学习者计算机的使用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为学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及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文化、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进行简单的安全维护;熟悉Windows 7、Word2010、Excel 2010的基本功能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技巧;初步掌握应用PowerPoint2010制作简单的课件和贺卡,并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

2 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课程教学实施 “结果导向、过程控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测试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实施网上练习任务考核+教室学习测试评定。打破传统格局,开创性的使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的高低及对知识理解速度的快慢,自由控制学习时间的长短和学习内容的难度,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在什么时间进行阶段性能力测试和考核,进而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测试”的“三自”教学过程。教师需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协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指定的教学计划内完成课程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领、指导和辅助的作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必须及时的整合、更新和开发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教学资源,以便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同样打破传统课程结束一锤定音的惯例,我们将整个考核进行项目化拆解,每一个项目测试都能体现出学生该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考虑到高职学生自觉性较差的问题,学生需要先完成网上必修的操作练习时间,学习时间达到指定课时量后,方能参加阶段性能力考核。这样做,既不影响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了鞭策和推动的作用。最后将周考核测试成绩按照相应比重进行累加,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的重要依据。既避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度自由”,教师对教学实施和教学过程失去掌控力的情况出现,又促进了课堂教学、网络信息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综合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3 课程的教学及考核计划

依据2015级学生人数,我们把大约6000名学生分成了9个批次,每个批次700人左右,每个批次的学生在机房完成3-4周的学习测试。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机房的使用率。在这3-4周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完成5个模块(打字训练、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PT)的项目式学习及考核内容,每周都有对应的学习及考核要求,实现“天天有训练,周周有考核”。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如表2.1所示。

表2.1 教学计划

学习计划 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1周 打字训练、Windows 基本操作、Word基础训练
2周 Windows 基本操作、Word综合训练、excel基础训练
3周 Word综合训练、excel基础训练、excel综合训练
4周 excel基础训练、excel综合训练
5周 PPT基础训练、PPT基础训练、PPT综合训练

同时按照“可以提前申请考核,不可推迟考核”的原则,让学得快的学生可以提前考核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完成5个模块考核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提前结束该课程学习,这样使学生学习目的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本课程考核计划如表2.2所示。每周任课老师都会对上一周学习情况做出统计总结,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学校,让学校了解该阶段课程的实施情况,如出现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做出调整。每一批学生学习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会在考核后的一周内将学生成绩、学生考勤情况、学生纪律情况等统计整理好,提交给学校存档并为后续完善开放式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表2.2 考核计划

序号 测试内容 成绩标准 使用软件
单元测试1 打字速度测试 平均25字/分钟且正确率95%以上为及格 金山打字通
单元测试2 Windows 基本操作测试 以系统现场显示分数为准 测试系统
单元测试3 Word 综合测试 以服务器后台阅卷显示分数为准 考试系统
单元测试4 excel 综合测试 以服务器后台阅卷显示分数为准 考试系统
单元测试5 PPT  综合测试 以服务器后台阅卷显示分数为准 考试系统

 

  • 知网查重论文样例–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前端分析已关闭评论
  • 1,660 views
    A+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6日  所属分类:论文检测样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