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JSLYG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织文化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对JSLYG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同教育背景、年龄、职务、性别等行政人员、教师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第3章节的调查数据,并结合自身工作的观察、思考,对JSLYG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织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梳理汇总:
4.1.1 制度文化方面
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是学校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检查评比标准,以及各种社团和文化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范围等。
(1)JSLYG工贸高职校的组织结构具有很强的科层制特点,校内也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和规章,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但如果在该校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术组织中过于强制实行科层官僚结构,以强制性命令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定指标、任务,忽视了师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命令性的管理方式导致师生个人利益的诉求不同程度的被抹杀,使应有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另外JSLYG工贸高职校的制度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僵化、缺乏灵活性、创新不足等缺点。
(2)在人事制度方面,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显示,有67%的教师和46.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从政策上鼓励、支持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创新。作为职业技术性的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是主要的课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JSLYG工贸高职校下发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鼓励性文件,支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但是教师在下企业锻炼的过程中,有的只是完成任务似的应付,有的随便找个单位盖章,没有真正的达到锻炼的目的,随着学校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学校一些旧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从而造成制度文化存在着路径依赖和惰性。此外,在访谈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反映在经济社会中对教师的物质奖励为主要奖励是必然的,但是还是希望学校注重精神文化的奖励,满足老师的精神层次需求,实现大学教师“文化人”的本质。
(3)在教学制度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1.6%的教师和34.8%的学生认同或比较认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领导地位有待增强,民主自由的氛围有待提高;开放式的跨学科合作研究机制欠缺,强调了竞争,削弱了合作;轻视团队建设,盛行个人主义;加强从政策、物质软硬两方面更有效地关怀教师和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教科研的有效开展。另外,学校教学制度中的学分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应用的发挥,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学习自由权受到一定的影响。学校缺乏考试制度,致使学生对考试的好坏毫无畏惧,从而影响课堂的质量。
四、从行为识别系统中分析,有66.1%的教师和46.3%的学生赞成或比较赞成学校经常开展活动。目前,学校的教职工、学生活动缺乏,教师间沟通联系少。在访谈中,有位老师说,到校六年来,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基本上没有组织过“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和“9.10”教师节,有印象的也只有一、两次。同时,学生也抱怨说,我们都是新生报到时“热热闹闹”,毕业离校时“冷冷清清”。学校的其他仪式和活动也非常少。
最后,在访谈和问卷中,有的老师还反映,该校的制度文化在运行过程中,有些岗位的个别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随意性,办事效率差、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做到制度中的有关规定,部门间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4.1.2 物质文化方面
2009年学校搬入新校区,受近几年学校财力、金融政策因素的影响,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虽取得了大量成绩,但有的方面还是很薄弱,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1)学校人文环境氛围有待加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教职工和学生认为校园环境与理念的耦合度不高,仅有30.6%的教师和32.7%的学生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而评价一般的较多,分别为52.7%和38.7%。新校区的建筑物缺乏历史沉淀,蕴含的人文价值认知度低,致使学校目前无法很好地从物质层面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无法充分体现出学校应有的文化品味,从而影响了优美校园景观陶冶师生情操的效果。
(2)学校的网络建设有待改善。JSLYG工贸高职校领导重视校园网络硬件的建设,但大型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建设还没有形成。而校园网站的建立,并没有成为师生学习交流,参与学校管理、政务公开、解决生活琐事的平台。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再提,是富有内涵的人文环境。如果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尽如意,那将会影响新时期学校组织文化的质量和水平。
4.1.3 精神文化方面
学校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在校园文化基础上,尤其是在校园精神文化体系中高度成熟并业已呗学校及其师生一致认同的主体精神文化,它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反映,是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共同的意志和风格、职业理想、职业行为规范和标准模式等的综合体现。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精神风貌、个体特征、社会述力的高度体现”。
(1)调查问卷和访谈数据显示,教师和学生在对待学校现状和校训所体现的内容的一致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61.1%的教职工认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而只有28%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故学校的“一训三风”与学校本身积淀下来的文化以及当前的专业建设吻合度不高,理念共性多、个性少,不易引人注意。
(2)从学校宣传的情况来看,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愿景不够清晰突出,对外的形象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感召力和凝聚力。
(3)对于学校校训和“三风”的认可度及共同愿景的实现存在问题。在调查过程中,67.3%的教职工和80.3%的学生记得,但学校的走廊、相关建筑物、电子屏等显眼地方都标识有学校的校训、学风,所以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看看校训、学风的内容,由此说来,真正记得校训的内容其实并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另外,虽然大多数的师生能记得校训、“三风”,但能正确说出内涵的教师和学生却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充分暴露了弘扬学校精神的“一训三风”宣传力度远远还是不够的,学校精神文化的吸引力不够,没有建立起让全体师生共享的价值观,从而造成学校精神和价值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