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公允价值应用条件隐含盈余管理风险
虽然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设有严格的条件,但由于其中存在很大程度的人为判断,这也为公司的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进行了规定:如果企业有充足的证据显示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并持续获得,可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进行计量,这涉及到对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的判断,企业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影响这一结果。公允价值的取得涉及到估值技术、相关参数及概率是否合理,这些因素都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出于对企业自身利益的思考,很有可能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满足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下却利用人为判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或是在当企业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却不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涉及到资产在不同形式下的转换条件,对于投资者以及其他的信息使用者来说,很难真实了解企业内部的情况,对企业进行资产转换是否合理也很难进行判断。为了限制企业可能出现的利润操纵行为,准则设定了很多条件,但考虑到公允价值判断中的人为因素,企业很有可能对内部资产进行“合理”转换,从而粉饰公司经营成果,并且完成这种转换并不复杂。如《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换同时满足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这一过程企业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到企业当期损益之中。”这种处理方法将会对公司的利润造成很大成都的影响,也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一些上市公司很有可能用优质资产同劣质资产进行替换或是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得到自己想要的评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