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公允价值估值过程中隐含的盈余管理风险
关于公允价值估值的三个层级中,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的估计是可以观察的,具有公开的市场报价,而第三层级是在报告的主体无法正常取得可观察的相关参数时,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在公司进行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对公允价值层级的判断需要很多主观因素,由于在估计中,第三层级对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等数据的选择主观性很大,所以应尽量使用第一和第二层级进行估值。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较西方发达资本市场起步晚,无法为公允价值的估值提供完整系统的体系,企业在选择估值层级时往往只能考虑第三层级。企业在进行估值模型以及参数的选择时,不同的模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准则并没有就模型的选择提出统一的要求,同样折现率的参数的估计问题也存在着选择问题,每一个参数都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必然导致公允价值的估值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盈余管理风险。
退一步讲,即使企业利用第一层级进行市场估值,也存在很大的盈余管理可能。FASB提出在进行市场选择时,应选择“最为有利的市场”,究竟何为最为有利的市场,其判断标准主要也是来自企业的管理层。同理,同样的一类产品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参与者喜好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价格,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了可以进行选择的因素。第二层级需要运用类似的资产在活跃市场的报价进行调整,而调整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