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

知网论文检测范文-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10年9月联合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二者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两个部分: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的质量特征[4]。基本质量特征有两个,包括相关性与真实反映。增进的质量特征有四个,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与可理解性。其中相关性还包含着预测价值、确定价值以及重要性,真实反映还包含着完整、中立以及无差错。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略有不同。在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的特征主要有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与及时性等[4]

1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可以真实地反映经济对象,可以公允地描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从而避免财务报告沦为某些利益集团操纵盈余的工具。实际上存在一些可以削弱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指标,利用这些指标来判断财务报告可靠程度是切实可行的。例如,企业是否存在不良记录、发布补充更正公告或是前期差错更正等现象。

2 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对于相关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量:预测价值和确定价值。投资者可以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可是财务报告中同时存在着过去与预测这两种时态不同的信息。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确定价值与预测价值是相互联系的,具有预测价值的会计信息通常也有确定价值。本期的会计信息既可以用作预测下期会计信息的基础即有预测价值,也可以用它与上一个会计期间的预测作对比即有确定价值。企业主要是用以前年度特别是上一年度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作出本年度的财务预测,所以可以将本年度财务报告的实际值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的预测值作比较,用以衡量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是否具有确定价值。假如这二者不符的程度在一定范围之内,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高。

3 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财务报告信息之间的可比性包括纵向可比与横向可比,但是在衡量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时更值得注意的是纵向可比。《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提出财务报告具有一致性能够帮助实现财务报告的可比性目标,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在各个会计期间内企业所用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否相同来评价财务报告质量的可比性。因为我国在变更会计政策方面的管控比较严格,所以利用会计估计变更便成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在判断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时,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理由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如果变更的原因充分,那么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就不会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但如果变更的原因不合理,那么该企业就会有会计造假和操纵盈余的嫌疑,相应地,也就降低了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4 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

财务报告信息具有可理解性是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通俗易懂,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在要求。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强调的是财务报告和报告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因此相比于其它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直接衡量这二者之间的反馈效果是不现实的。为了让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公司应该在出具财务报告时运用数字、文字、图片和表格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财务报告的语言表述更为简单、准确、清晰明了,并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给予充分的说明,还可以在公司的官网上提供问询栏。

5 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财务报告及时性包括核算及时性和披露及时性两个方面。达到核算及时性需要企业能够及时确认与计量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这和生成财务报告的企业内部环境有关,难以对它进行直接的考量。披露及时性则要求企业能够基于核算及时性在规定的时间里及时披露有关信息,许多学者用“时滞”来考察财务报告的披露是否及时。为了能更好地分析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一方面可以用适量时滞与余量时滞来衡量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考察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披露定期报告来衡量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适量时滞是为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所必需花费的时间,余量时滞是在已经实现可靠性基础上的一种“时间浪费”,所以应该尽量缩短余量时滞。